【投基有道】长假持仓还是持币?

时间:2025-09-26   作者:长江资管公募FOF团队

1、“持仓还是持币”之问再临

 

2025年国庆中秋长假近在眼前,A股将从10月1日至10月8日连续休市8天,投资者再次面临每逢长假常有的“持仓还是持币”之问。

 

回望2024年国庆长假后A股开市首日,沪指上涨超8%、券商ETF批量涨停,不少持仓者收获颇丰,而持币者则错过了这波行情。但历史并不总是重复,本次国庆中秋长假期间,美股、港股依旧有交易日,若海外市场突发“黑天鹅”等情况出现,A股在长假后补跌的风险同样存在。

 

一面是“节后红包”的诱惑,一面是“长假不确定性”的考量,究竟该如何抉择?

 

2、历史上节后“开门红”是大概率事件

 

我们统计了2010年以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中证500及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在国庆长假后的表现。数据显示,节后市场大概率迎来“开门红”,具备不错的赚钱效应。

 

图:各指数国庆节后收益率统计

图片1.png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10年-2024年

提示:指数过往收益表现不预示其未来收益表现。 

 

1)统计范围内,所有指数在国庆长假后的第5个和第10个交易日内,上涨概率均超五成,且平均收益率、收益率中位数皆为正值。其中,创业板指的5日收益“锐度”最足,收益率中位数为2.06%;沪深300则在10日区间里表现最亮眼,上涨概率为60.00%,收益率中位数为1.72%。

 

2)整体来看,无论是上涨概率还是收益水平,各指数在节后5日内的表现均优于10日区间,国庆行情的“黄金期”或主要集中在长假归来的第一周。

 

3、先算风险,再定筹码

 

虽然日历效应告诉我们,国庆后“红十月”是大概率,但行情并不总是简单重复。把筹码一次性押注“节后必涨”,等于把风险敞口留给运气。我们认为,节前仓位管理的第一条纪律,应该是给组合留有余地——节前进行仓位配置之前,先问自己的风险偏好能覆盖多大波动,再按承受能力“出牌”:

 

(1)低风险偏好者:把仓位设定至“安心线”以下,多余资金可转投货币型基金,让闲置资金在假期也能赚取无风险收益;

 

(2)中等风险偏好者:可维持五成左右仓位,既可参与节后行情,也给自己留有回旋余地;

 

3)高风险偏好:可保持较高仓位,但尽量用行业与风格分散对冲,避免单一“下注”风险。

 

由此可见,长假“持仓还是持币”没有标准答案,核心只有一条:先明确自己的风险偏好与承受底线。市场上机会与风险并肩而行,与其押注节后涨跌,不如提前划定可接受的最大回撤区间,把仓位、现金、应急方案一并规划好——行情若给惊喜,手里有筹码;市场若现意外,账上有余粮。投资的底气从来不是靠预测,只有事前算得清、事后扛得住,才有可能稳稳地走完每一个波动周期。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数据、信息、观点和判断仅是基于当前情况的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且今后可能发生变化。基金投资有风险,既可能产生收益也可能发生损失。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及市场上其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公司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